无障碍阅读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环境新闻
养成绿色生活方式,留住美丽乡村 ——以生态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③
信息来源:中国环境报 | 发布时间:2020-07-09 14:48

近年来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,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成效不断显现,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,很多地方成为了“网红”,成了人们心向往之的旅游休闲地。要让农村地区更加宜居,人与自然更加和谐,各地不但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,还需要推动尽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,为乡村振兴发展汇聚更大的力量。

当前,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,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,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,生活方式也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变。在生活变得更加时尚、现代的同时,原先城市里存在的环境问题在农村也日益凸显,比如,生活污水、垃圾不断增多,已经成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。此外,受一些传统习俗和观念的影响,农村还存在一些落后的、对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,对生态环境构成隐患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,需要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广泛参与,发挥主体作用。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不但很有必要,而且十分迫切。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,农村环保意识的培养、生态伦理的建设、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跟上。

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首先要培育生态文化底蕴。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生态理念,例如,“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”,“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”等,这些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、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,提倡取之有时、用之有度。在广大乡村地区,还有很多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乡规民约、行为准则。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,我们要深入挖掘,大力弘扬其生态环保价值,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培育生态道德,让绿色环保理念成为乡村主流价值,在乡村发展的血液中注入“绿色基因”。

从生态环保发展的历程来看,农村是滞后于城市的,这不但表现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而且也体现在生态环保意识上,很多人对生态环保知识以及政策法规缺乏了解。因此,我们要加大对污染危害、环境健康、生态保护、环境治理、绿色生活等方面科学知识的宣讲,提高生态环保知识的知晓率,引导村民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;要加大对国家生态环保政策、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以及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(试行)》等规章制度的宣讲,让村民们自觉履行公民的环保职责。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,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、适度使用农药化肥,真正把知识变成能力,把环保变成习惯。

生活方式是否绿色,最终还要靠人们切实把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,真正成为绿色生活的践行者、推动者。要通过制定绿色“村规民约”、加强乡土文化教育,引导广大村民树立起主人翁意识,把热爱家乡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,真正转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行动。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,改变不环保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,才能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。可喜的是,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许多乡村已经蔚然成风,节约资源、杜绝浪费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也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。而干净整洁的环境不仅为乡村生产生活营造了舒心美好的宜居氛围,也让人们更加愿意将这种美好环境维持下去。

绿色是美丽乡村最耀眼的底色,生态是乡村振兴的优势。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守住这一底色,发挥这一优势,需要人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,守护绿水青山,留住美丽乡村。

打印|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