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阅读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市级工作
生态修复,病土获“新生”
信息来源:荆州日报 | 发布时间:2020-06-29 15:46

土壤,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。当土壤被污染,我们如何去“拯救”?6月,绿意葱茏,请跟随荆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走进松滋市沙道观镇探秘。

乡野间,一个废旧工厂内机器轰鸣,厂区树立着巨大的“松滋市沙道观镇重金属污染工业地块治理修复项目”牌子。

这个项目,是我市争取的4个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之一。进入厂区,一个小型足球场大的露天基坑映入眼帘。与基坑一墙之隔的半封闭工作区内,堆放着清挖上来的大量土壤,大型机械来回翻搅,向其中添加药料。

“这是一片被重金属污染的工业地块。”负责项目的安徽国祯环境修复公司执行经理王一帆指着基坑介绍,这个废旧厂区曾是个电镀厂,工业废水中重金属铬超标,超标土壤样品的最大深度有2.4米。为确保污染土壤和废水被全部收集,厂区基坑被挖到3米。对清挖上来的土壤和废水,会通过稳定固化或固化沉降等方式,去除其中的重金属。

同步修复的,还有厂区周边受到污染的427亩农田。进入污染较重的农田,一眼望去,大量田块被生机盎然的草本植物覆盖,一片浓绿。一旁指示牌注明,田中种的是李氏禾、紫云英、紫花苜宿、巨菌草等超富集植物。

“超富集植物能够超量吸收重金属,是生态修复农田的重要植物。”王一帆解释,农田污染程度不同,修复技术不同。污染较重的采用“低吸收农作物和超富集植物轮作+农艺调控”协同修复技术,污染相对较轻的采用“农艺调控+原位钝化/稳定化法”治理调节结合的手段修复。

农田修复后,将何去何从?“修复后的农田将进行重金属检测,达标后,还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严格验收,合格后才会被认定为健康土壤,到时才能交还给农民。”王一帆介绍,他们也会持续跟踪监测项目中的土壤、农田、农作物、地下水情况。

对于修复后获得“新生”的农田,当地政府和村民们充满期待。“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70%。我们会持续关注项目进展,严格把关,协调推进项目如期完工,确保将健康的农田交还给老百姓。”松滋市沙道观镇党委副书记覃灿说。

望着修复中的农田,沙道观镇车路口村村民周家新寄望,“新生”的农田能够长出健康、安全、生态的产品,让家里多一份收入。

近年来,我市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,共争取中央资金9000万元,实施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4个,目前1个项目已基本完工、3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。

“土壤安全,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水缸子”。我们会持续推动土壤污染防治‘一法一条例’有效实施,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范,加强农用地、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,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,促进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发展。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谭震生表示。

打印|关闭